【史话】专栏:龙城飞》反攻大陆的兴起与搁浅──也谈张宪义事件(三) - 两岸史话 - 言论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01日浏览量:
安排陈仪深教授对张宪义博士访问的前《联合报》驻美特派员王景弘,其著作《采访历史:从华府文件看台湾》(页265~273),以及涂成吉博士的著作《克莱恩与台湾:反共理想与理性之冲突和妥协》(页214~257),其中皆谈到1960年代台湾方面和美国政府交涉反攻大陆及有关中国(中共)核子武器的议题。笔者综合摘录其中重点如下:
1962年,中国大陆在大跃进后,陷入严重经济困难以及人心惶惶,蒋介石希望趁机反攻大陆,中共将12个师先后调往福建,两岸关系紧张。美国总统肯尼迪透过苏联及英国传递橄榄枝给中共:“根据1954、1955年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底签约,1955年3月生效-笔者按),美国不同意蒋介石之反攻大陆。”6月23日,美国驻华沙大使卡伯特应邀到中共驻华沙大使王炳南官邸茶叙,王炳南表示“没有美国的支持,蒋介石不可能反攻大陆,美国应负一切玩火责任。”卡伯特重申不会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卡、王会谈后,《纽约时报》立刻大肆报导,显为美政府故意放出消息。7月5日,蒋介石对新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柯克(Kirk)上将表示“卡伯特与王炳南会谈重创岛内军民士气。”柯克重申美国立场“中美两国政府关系受1954年条约规范,其中没有规定我们要支持中华民国反攻大陆”,之后数次会谈,蒋、柯为反攻大陆事激烈交锋,蒋介石对于反攻大陆受到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约束极感愤慨,柯克表示仅能交付两架C-123运输机,不军援轰炸机及登陆艇,双方坚持己见,不欢而散,蒋介石拒绝再接见柯克。肯尼迪没办法,只得于1963年1月16撤换大使,由莱特(Wright)接任。此事如同史迪威事件再版,可见蒋介石性格之刚烈,亦可知美国人尊敬有骨气的对手与盟友。蒋介石以后,国民党内再没有人能够对美国强硬。

1958至1961年间担任中央情报局驻台北站长克莱恩(Ray S. Cline),和蒋经国过从甚密,期间安排中华民国空军飞行员驾驶U-2飞机进入中国大陆进行高空侦察,替美国搜集许多极具价值的情报,包括中共在新疆罗布泊试爆首颗原子弹。詹森政府时期,克莱恩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1965年8月初克莱恩接受蒋介石邀请来台,两度与蒋介石长谈。蒋介石希望中华民国军队参加越南战争,同时蒋介石请美国帮助把中华民国军队护送至华南登陆,切断中共对越南的补给线,开始反攻大陆。由此,国防部长蒋经国在9月第三次访美,9月22日与美国国防部长麦纳玛拉会谈,会议中一位美国官员问“反攻中国大西南五省”计划,是否需要美国地面部队或核子武器的支持,蒋经国回答说不用,需要的是运输机以及护航。麦纳玛拉批评国民党的计划不可行,将会和美军登陆古巴猪猡湾事件一样,缺乏当地大批人民起义而失败,蒋经国解释大陆人民一定会起来抗暴,麦纳玛拉没有被说服。后来,蒋经国会见詹森总统,三十分钟会谈中,詹森一言不提国民党的反攻大陆事。蒋经国在美国碰到了钉子。蒋经国回台以后,克莱恩有心缓颊,12月6日提出建议案,主张美国与中华民国共同进行中华民国军队登陆华南的应变计划,克莱恩的意图是让计划消息走漏,将使中共恐慌。克莱恩认为这一招是除了美国使用核子武器以外,吓阻中共大举介入越南战争的有效办法。詹森没有采纳这个情报战的建议。1966年1月25日,美国驻台北大使馆代办恒安石将美方对于“反攻大西南计划”的负面答复交给蒋经国,蒋经国很感失望及不快。恒安石在对国务院的报告中说,蒋介石与蒋经国因为美国方面不想谈反攻大陆及摧毁中共核子设施话题,使双方磋商遇到困难。
由以上文件,可以看见1960年代上半期,蒋氏父子对于利用越南战争进行反攻大陆的殷切盼望,但是美方只希望得到国民党方面的U2和黑猫中队对中共方面进行情搜,而台湾方面对于阵亡年轻优秀飞行员至感痛苦,实际上形同中华民国空军领美金替美国干活,双方感到交集渐小。蒋经国的好友克莱恩,主张美国与中华民国共同进行军队登陆华南的计划,事实上等于是要求台湾军方一起来“演戏”,但是蒋氏父子和国民党军方要的是真正的反攻大陆,不是这样的“假戏”。其实,自从中共核子试爆和导弹发射成功以后,美国对于中共的感觉已经改变,更不愿意被蒋介石的反攻大陆拖下水,和中共作战。以笔者的形容来说,形同男女关系,美国和中共之间产生了“吸引力”,彼此眉来眼去,盖所谓“女想男隔层纱”,极难阻挡;而美国对于不断索求帮助反攻大陆又不愿意继续牺牲飞行员进入大陆的蒋氏父子,早已失去了兴趣。而台湾方面曾经提出美国应“摧毁中共核子设施”的建议,这虽然不令人意外,但是美国当初对苏联都没有进行这么大的“入侵行为”,后来对中国大陆也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但是,美国在1988年初蒋经国过世后即进行摧毁台湾的核武研究设施,可见国家弱小,遭遇不同。以后伊拉克、伊朗情况皆同)。说明蒋氏父子当时由于过度地期望反攻大陆而缺乏对于自己份量的实际评估。果不其然,三年以后,1969年,号称最反共的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宣布改善美中关系,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蒋氏父子的反攻大陆梦,至此形同海市蜃楼。多年来,笔者每次去慈湖,向蒋氏父子的悬棺致敬,便深感孤臣孽子时不我予的沉重。
笔者认为蒋介石、国民党高层以及外交部多年来对于中共进入联合国的这件迟早会发生的事,几乎完全没有应变计划,一直苦撑到联合国大会开会讨论排除中华民国席位案的1971年10月25日前几天,还寄望于美国的“计票”。而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宣布即将访问北京的当天,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向联合国提出决议草案“两阿提案”,提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9月16日下午,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开宣布,美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并取得安理会席位。事实上,是美国间接促成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而当年台湾的媒体被控制,一般老百姓事先毫无所悉,心理上没有准备,至消息传来,震惊异常。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有言论自由的重要性,政府和人民可以共同面对困难,而不是到了最后才要求老百姓“处变不惊”。另一方面,笔者认为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时没有留给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以及蒋氏父子和国民党一条路走,使得中国人之间的兄弟阋墙任由外人“取舍”,致使中华民国和台湾由美国制订国内法“台湾关系法”予以保护,形同美国的“保护国”,是缺乏中国同胞之间的道义和远见的。这形成了台湾独立的思想和势力的真正起源,至今中共不面对这个问题。台独固然有二二八事件的远因,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以及1979年美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台独的近因,许多台湾人感觉上快要变成亚细亚孤儿了!近年来,台湾的许多选民和民进党坚决扒著美国不放,多是由于恐慌,颇像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垮台的情境。中共经常批评台独“数典忘祖”,不是故意不了解实情,就是鼓动大陆人民的民族主义准备武统。症结还在中华民国的法理问题。张宪义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笼络,固然有他在价值观方面的考量,但是许多中华民国国民对于中华民国的存在与意义的概念模糊,以至于国家认同与效忠产生混淆,此亦不只是张宪义一个人的问题。温哈熊上将在其回忆录中指出当时获知有十几位将级军官(多数是海军)成为中央情报局的人员或线民,蒋经国得知后,无法予以处分,应是相信这是冰山一角。(待续)
(龙城飞,原名杨雨亭,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